躬行初心,改善民生。今年,兵團黨委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增進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十大民生行動,做好34項民生實事。截至目前,34項民生實事已全部實施,完成投資超41億元,總投資完成率近74%。
41億余元資金投到了哪些地方?職工群眾生產生活有了哪些改變,得到哪些實惠?日前,記者就職工群眾關注的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等重點工作采訪了兵團相關部門負責人。
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職工群眾
問: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著很多家庭的希望。今年,兵團教育領域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維修改造、學前教育補助等為民辦實事項目,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特別是目前學前教育補助的進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兵團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尹若強:“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是職工群眾的美好期盼。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兵團教育局聚焦急難愁盼問題,統籌專項資金1.35億元,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維修改造、學前教育補助等民生項目,進一步補齊短板弱項,推動教育發展提質增效。
針對一些師市的學校校舍因建造時間較久,需要維修改造等問題,今年,兵團安排專項資金2600萬元,用于支持義務教育學校維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擴建校舍及其附屬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辦學條件,確保了校園校舍安全。
在學前教育補助方面,兵團安排專項資金1億余元,用于補助學前教育在園幼兒伙食費、讀本費、保教費、取暖費等,受助幼兒近6萬人,提升了學前教育保障水平。
目前,各項目資金已全部下達相關師市和單位,各項目單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及時發放補貼、開展豐富多彩的共建活動,確保按期保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通過項目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將會得到更好保障,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職工群眾。
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再創新高
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備受關注。目前,高校畢業生到兵團就業情況怎么樣?有哪些具體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永江:高校畢業生是兵團寶貴的人才資源,兵團黨委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今年以來,我們加強與教育部門對接,做到促進兵團高校畢業生就業、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兵團就業“雙管齊下”,截至8月底,已支持近1.2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到兵團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再創新高。
取得階段性成果,緣于做到了四個“加力”。
搶抓畢業季的關鍵期,加力拓寬就業渠道。我們統籌政策性、市場化就業崗位,穩定擴大“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特崗教師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延續實施穩崗拓崗專項行動等,為近500家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企業發放社會保險補貼近2500萬元,惠及3000余名高校畢業生。
同時,我們加力崗位推送,組織77次“進校園”活動,服務高校畢業生近4萬人次;接續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等活動,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會500場,歸集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3.6萬個。
先有工作,還是先有工作經驗,是高校畢業生普遍面臨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推動見習培訓工作,可以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及早就業。我們加力推進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支持260余家企事業單位開發高質量見習崗位1700余個,組織見習1200余人,發放見習補貼1100余萬元,增強了畢業生實踐、就業能力。
在加力支持困難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方面,我們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服務平臺”推送的近1800名求職登記未就業畢業生做好信息銜接,為2023屆3500余名困難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350余萬元,盡最大努力支持幫助高校畢業生到兵團建功立業。
最大限度守護藍天白云
問:散煤燃燒不夠充分,會產生大量顆粒物造成污染。當前,職工群眾高度關注的散煤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如何?對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將會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
兵團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付愛琴:散煤燃燒是霧霾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治理大氣污染需要重點管控的突出問題,兵團黨委將散煤治理作為“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舉措,列入2023年“我為群眾辦實事”十大民生行動予以推進。今年以來,我們指導幫助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和十二師因地制宜推進散煤治理,目前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在兵團黨委高位推動下,我們每月開展調度,現場察看督導檢查。相關師市均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印發了《“烏—昌—石”區域兵團重點師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專項獎補辦法》,將散煤清潔取暖納入獎補范圍,拿出830萬元專項資金進行獎補。六師五家渠市安排財政專項資金3338萬元用于散煤清潔取暖,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爭取了每年約8000萬元北方城市清潔取暖項目資金統籌用于城市清潔取暖改造和散煤治理,成效很好。
截至8月底,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對3076戶散煤用戶采取清潔能源替代已全部完成改造,完成投資約1.67億元。十二師投資194萬元,提前完成239座日光溫室燃煤設施拆除和17座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任務。
下一步,我們會嚴格驗收標準,改造一批、驗收一批,在確保職工群眾溫暖過冬的同時,最大限度守護藍天白云。
織密扎牢“醫療保障網”
問:讓困難群眾更有“醫”靠,如何持續完善困難群眾救助制度,及時將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認定的醫療救助對象全部納入救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兵團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王碩:看病就醫一直是職工群眾的掛心事,我們織密扎牢“醫療保障網”,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以來,我們建立了數據共享機制,每月定期與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核對特困人員、孤兒、低保對象等醫療救助對象信息,確保不漏一人,督促各師市全面推動困難群眾參保工作。今年前8個月,兵團已資助參保困難人員超過3萬人,資助金額超過960萬元,醫療救助近8萬人次,支付醫療救助資金3000余萬元。
在做好困難群眾繳費資助工作方面,明確對象范圍,加強人員動態管理,強化了師市、團場(鄉鎮、街道)主體責任和主管部門工作責任,推進困難群眾全民參保。
“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職工群眾的普遍愿望。立足應助盡助、應保盡保,我們努力提高綜合服務管理水平,積極引導醫療救助對象和定點醫療機構優先選擇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的藥品、醫用耗材和診療項目,嚴格控制不合理費用支出。經基層首診轉診的特困人員、孤兒、低保對象等,在本統籌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全面免除其住院押金等,切實讓職工群眾“患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錢 ”。
為青年創業就業搭建廣闊舞臺
問:青年創業就業是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內容,兵團團委在組織、引領、服務青年創業就業方面做了哪些實事?
兵團團委副書記孟利:兵團黨委大力支持青年創業就業,我們把實施兵團青年創業增收行動作為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抓手,多方面幫扶和服務青年創業,營造出濃厚氛圍。
在優化青年創業就業環境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安排資金600萬元,專項扶持60個青年創業項目,涵蓋農產品加工、特色種植養殖、電子商務、三產服務等領域,60%以上項目面向鄉村振興,帶動就業600余人;積極爭取團中央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資金支持,用好兵團青年創業增收基金等,大力扶持青年創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致力提升青年創業能力,開設創業云課堂等,舉辦兵團高素質青年農民工培訓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培訓班、青年電商直播帶貨培訓班等,在項目設計、投資風險評估、項目建設和運營方面提供細心指導和跟蹤服務。
持續搭建創業展示平臺,組織179個青年創業項目參加“創青春”全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舉辦“挑戰杯”兵團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50件參賽作品獲獎;開展“青年五四獎章”“青年創業獎”“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等典型選樹活動,帶動一批兵團青年創業人才和創業項目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