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二師二十二團的新疆天椒紅瑞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加工區,工人進行辣椒籽皮脫離作業(資料圖片)。該公司是一家從事辣椒收購、加工和銷售的民營企業,每年生產加工辣椒顆粒4000多噸,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帶動就業100多人。謝江林 攝
2月21日,天山鋁業阿拉爾市南疆碳素新材料項目現場,工人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檢查設備儀表運行狀況。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該公司計劃今年生產鋁用預焙陽極炭塊29萬噸,第一季度預計總產量達7.2萬噸。 孫國權 攝
在新疆農六師鋁業有限公司煤炭檢測室,工作人員對煤炭樣品進行檢測(資料圖片)。該公司是兵團鋁基產業創新研究院牽頭單位,多年來積極開展鋁產業上下游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為兵團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
在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新疆賽爾瓦孜食品有限公司展位前,工作人員向客商展示講解公司的新產品(資料圖片)。這家公司是十二師集乳制品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日均可處理生鮮乳300噸、生產乳制品50噸。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曉玲 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體現出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關懷和重視,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極大提振了兵團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
民營經濟穩,經濟全局才能穩;民營經濟活,經濟全局才能活。截至2024年底,兵團28.19萬戶經營主體中,民營企業占比高達93.58%,其中不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新活力的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日益成為兵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
把握歷史機遇,兵團民營企業如何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實現可持續發展?連日來,本報全媒體記者深入各民營企業生產車間、科研實驗室和項目建設現場探尋答案。
重點突破 制造企業爭當“領頭羊”
近年來,隨著產業不斷升級,兵團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展現出強大活力。
在兵團七大主導產業和21條重點產業鏈中,有不少民營企業成為“領頭羊”。與此同時,在全國擁有知名度的兵團“十大拳頭產品”中,也不乏民營企業的“當家”產品,部分企業更是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以兵團鋁基產業為例,2024年,兵團電解鋁產能約占全疆的50%,其背后,是新疆農六師鋁業有限公司和天山鋁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強力支撐。
2月18日,在位于八師石河子市的天山鋁業有限公司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加緊生產,全力以赴趕訂單。
“全年訂單年初就已經排滿了。2024年,公司鋁錠總產量刷新歷史紀錄;今年1月,鋁錠產量成功突破10萬噸,取得了開門紅。”天山鋁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趙慶云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天山鋁業有限公司堅持高端化、集聚化、低碳化發展方向,在觀念、技術、工藝、產品、管理模式創新方面重點突破,目前已形成120萬噸電解鋁、6×350兆瓦發電機組、60萬噸碳素、250萬噸氧化鋁、6萬噸高純鋁的生產能力,并在石河子市建設電池鋁箔坯料生產線,在江蘇江陰建設電池鋁箔深加工基地,建立起從鋁土礦開發到氧化鋁、電解鋁生產和鋁深加工及相關配套的全產業鏈。
“我們將圍繞主業加快投資布局,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強有力的帶動輻射效應;不斷探索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行業加快發展。”趙慶云信心滿懷地說。
窺一隅而觀全局。在兵團這片沃土上,一大批民營企業圍繞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攻關積極開拓創新,成為所在行業的標桿企業。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兵團生物制造、煤化工、電力能源等主導產業鏈建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激發了市場活力。
在硅基新材料領域,新疆西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成為鏈主企業,引領帶動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紡織服裝產業,新疆睿格紡織有限公司、新疆唐錦紡織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持續發揮帶動就業的作用;在采棉機領域,阿拉爾缽施然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大展拳腳”,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在農業領域,新疆天椒弘安色素有限公司、新疆隆平紅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著力推動技術和產品創新,市場占有率不斷實現新突破……
民營經濟遍地開花、碩果滿枝,已經成長為兵團發展的硬核力量、關鍵支撐,在制造業“大顯身手”,為兵團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向“新”攀“高” 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過去一年,兵團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數量穩步增長,其中,私營企業較上年增長8.82%,個體工商戶較上年增長6.45%。雖然說,“量”的增長成效卓著,但是,大部分民營企業“個頭小”、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這與民營企業長期存在融資難、融資貴,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息息相關。”對此,兵團工商聯黨組書記劉軍國表示。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集聚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兵團民營企業要大顯身手,唯有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位于六師新湖農場的新疆五家渠泰昆植物蛋白有限責任公司,便是這樣一家積極向“新”發展的民營企業。
這家企業主要生產加工低溫脫酚棉籽蛋白和食用植物油,同時進行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精深加工。近年來,該公司加大科創投入力度,引進17項先進專利技術,通過應用特殊加工工藝,將曾經只能用來榨油的棉籽轉化為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脫酚棉籽蛋白,不僅迅速開拓了疆外市場,部分產品還出口到了國外。2024年,該公司加工脫酚棉籽蛋白15萬噸,實現產值6.2億元。
此次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無疑為公司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我們將以此次座談會的召開為契機,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提升產品品質,今年計劃再投入1000萬元資金,用于產品研發和升級,依靠科技創新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新疆五家渠泰昆植物蛋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宏博表示。
為支持鼓勵民營企業加快創新步伐、提升核心競爭力,兵團適時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以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主線,暢通成果轉化鏈條,增加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支持檢驗檢測、創業空間等科技服務企業加快發展。與此同時,依托9家工業產業創新研究院,加快集聚各類創新資源,持續推進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鼓勵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以技術和商業模式“雙輪驅動”,形成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局面。
民營企業要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除了需要資源要素和各方力量的支撐保障,更需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
作為鋁基產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一直是新疆農六師鋁業有限公司征戰市場的“法寶”。這家企業圍繞鋁基產業上下游關鍵技術開展創新攻關,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制造流程數字化,并積極推動研發和專利成果市場化轉化和應用。截至目前,該公司自主研發并獲得國家專利198項,填補了電解鋁行業多項技術空白。
“民營企業要發展好,必須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我們將充分調動240多人的研發團隊,包括科研院校、行業領域專家學者的積極性,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爭取多出成果。”新疆農六師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玉峰說。
優化環境 民營經濟“枝繁葉茂”
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政策的“精準滴灌”,更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兵團民營企業發展之所以展現出活力滿滿的韌勁,其背后,是兵團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直達一線效應的逐步顯現。
2月19日,在位于新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班超鎂業有限公司,一排排高溫爐正冒著紅光,生產工人不斷從爐子里取出燒制好的粗鎂。
新疆班超鎂業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在十三師新星市各項金融信貸服務和政策助力下不斷發展壯大。“此前,師市幫助公司申請了5000萬元的貸款,有力推動了項目建設進度,為項目提前進入生產狀態提供了堅實保障。”新疆班超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祥林說。
為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枝繁葉茂”,兵團連續打出政策“組合拳”——
出臺《兵團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兵團七大主導產業和21條重點產業鏈,就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發展法治保障、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重點任務作出部署,推動民營經濟在促進兵團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具體措施》《關于建立兵團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溝通協調機制》,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及時向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一系列政策舉措,靶向準、落點實、含金量高。其中,建立服務民營企業“直通車”機制,打破了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制定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機制,幫助民營企業協調解決了在項目建設用工、用地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協調金融機構豐富優化融資渠道,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民企晨話”早餐會制度、高質量服務“圓桌會”和“益企服務”專項行動推出實施,直擊民營企業發展痛點難點,“面對面”回應民營企業的訴求和關切,有力有效提振了民營企業家投資興業的決心和信心。
如今,在兵團南北疆各師市,工廠車間里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廣大民營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共同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乘著政策的東風,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就能不斷提高發展質量、企業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劉軍國信心滿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