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二師三十四團十二連居民馮德新在制作花束擺件。為幫扶殘疾人就業創業,二師鐵門關市積極制定相關政策,開辦電商、插花、康養、烹飪等技能培訓班,讓殘疾人通過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嘉成 通訊員 馬永樂 攝
在新疆新星高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員工白曉風(中)帶領游客在大棚里體驗果蔬采摘(資料圖片)。今年以來,十三師新星市通過建立健全殘疾人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搭建殘疾人就業平臺、引導用人單位開發適殘崗位等舉措,進一步暢通殘疾人就業創業渠道。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欣奕 攝
在新疆伊力特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員工們忙著生產酒類包裝盒(資料圖片)。近年來,該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招用了一批殘疾人員工。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已累計提供殘疾人就業崗位70余個,殘疾人員工月均工資在6000元以上。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楊俊欽 攝
8月10日,在三師四十四團一家照相館里,店主阿卜杜拉·艾買提(右)就照片拍攝效果,耐心與顧客溝通。三師圖木舒克市通過發放創業補貼、提供就業技能培訓等舉措,積極推動殘疾人就業創業,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馮步婷 攝
在十三師安心醫院輔助性就業基地,制衣車間傳出的縫紉機聲與洗車行里的水流聲交織成動人的勞動樂章,80余名殘疾人在這里找到了適配崗位;
在一師四團新疆墾愛農業科技公司車間,兵團勞模、殘疾人企業家陳靜帶領員工打包吊干杏產品。這位從田野里走出來的帶頭人,幫助不少生活較為困難的家庭加入合作社就近就業,帶動168戶社員共同增收致富,年創產值4000萬元;
在四師可克達拉市彩豐印務紙箱車間,20余名工人專注地進行穿掛標、釘箱作業,不時用手語進行交流,在無聲世界里奏響自強不息的奮斗旋律……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實現人生價值、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持續提升殘疾人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加強對殘疾人的就業幫扶,促進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
近年來,兵團在制度、政策、資金、服務方面多管齊下,大力實施殘疾人就業“十大行動”,推動多渠道、多形式、多業態就業創業政策落地見效,為殘疾人撐起一片“就業晴空”。如今,堅實的殘疾人就業保障網越織越密,更多殘疾人用勞動點亮了自己的人生。
精準施策,織密就業網絡
殘疾人群體在就業創業中面臨哪些困難,對就業崗位有何需求?
兵團以“大數據 + 鐵腳板”的務實做法,有力回應了這一“民生之問”。2022年,兵團辦公廳印發《兵團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 年)》,在各師市持續開展殘疾人專項就業援助行動。
各師市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鎖定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就業困難群體,組建由殘聯工作人員、社工、網格員混編的“鐵腳板”民情察訪員隊伍,通過入戶走訪,做到人員情況、困難類別、就業需求底數“三清”。
2022年以來,兵團共對1.8萬名就業年齡段未就業殘疾人開展基礎信息核對,詳細記錄就業失業狀態、技能水平、求職意向等核心信息,為就業困難人員“精確畫像”;對1206名有自理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殘疾人開展職業能力測評,加強培訓服務質量管理,通過技能培訓、崗位開發、輻射帶動自主創業和支持靈活就業等措施,有效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
群眾有需求,組織有行動。針對不同群體特征,兵團各級殘聯分類施策:
——針對大齡失業人員,開設家政服務、物業安保等適配性技能培訓班,聯合社區共同開發保潔、綠化等公益性崗位,降低其就業門檻。
——針對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兵團殘聯與兵團教育局聯合建立殘疾人大學生信息交換機制,實施“一人一檔一策”精準幫扶,動態掌握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相關情況,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訪問、舉辦專場招聘會等方式,上門為他們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服務覆蓋率達100%;同時還協同人社部門,為符合條件者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針對零就業困難殘疾人家庭、殘疾婦女等群體,分類細化就業創業幫扶政策,發揮街道、社區、愛心企業等各方力量,通過職工合作社安置、醫院開發“農療崗位”等拓寬其就業渠道,同時以公益性崗位做好兜底,幫助670余名難以市場化就業的殘疾人實現就業。
據統計,自2022年全面實施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以來,兵團殘疾人就業質量和數量實現穩中有升。3年來,兵團新增殘疾人就業3189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93%;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培訓殘疾人7198人次,完成目標任務的159%。
多方發力,拓寬就業空間
8月14日,六師五家渠市信發集團新疆公司車間里,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段長趙文杰不時叮囑工人嚴格按規范操作。
這位身有殘疾的管理者,是從普通檢修工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企業給的崗位和待遇,讓我有了安穩生活的底氣,我相信只要踏實干,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讓趙文杰始終心懷感恩。
趙文杰的成長軌跡,是信發集團新疆公司真心幫扶殘疾人就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信發集團新疆公司與六師殘聯建立定向推薦機制,針對殘疾人員工特點量身定制崗位,安排老員工全程帶教,還制定專項技能培訓計劃,幫助他們快速提升崗位技能。截至目前,該公司共為有就業創業需求的殘疾人開展就業培訓4期,覆蓋160余人,為120余名殘疾人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殘疾人而言,更是融入社會、實現價值的重要載體。拓寬殘疾人就業空間,各師市一直在行動。
六師五家渠市整合多方資源,構建“殘聯推動、公益崗位開發、企業融入、殘疾人參與”的幫扶體系,讓殘疾人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適配崗位;八師石河子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累計投入130余萬元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有就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殘疾人開展職業素質、實用技術、崗位及創業技能培訓,目前已覆蓋1200余人次;十三師新星市為有就業能力和需求的殘疾人提供“一對一”幫扶,靶向破解他們的就業難題。
“殘疾人能自食其力,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協同發力。”兵團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常青說。目前,兵團已構建起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輔助性就業、靈活就業等多元并存的就業格局,為不同類型殘疾人提供精準適配的就業選擇,讓每一位有勞動意愿的殘疾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與此同時,在鞏固現有成果基礎上,新的助殘就業模式正持續涌現。今年,兵團殘聯與新疆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簽訂就業助殘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產業助殘”新路徑。雙方計劃推進圓夢家園助殘驛站、云客服助殘就業、助殘創業、中亞人才孵化基地等4個項目,依托師市、團鎮、社區等基層陣地,植入“快遞 + 商貿”業態和云客服崗位,幫助殘疾人就近就業創業。按照規劃,到2028年,兵團將建成30個圓夢家園助殘驛站。
“與圓通的合作,既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部署的具體實踐,也是響應國務院《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重要舉措。”常青說,兵團殘聯將緊扣穩就業核心目標,持續加大對殘疾人及親屬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拓寬渠道、優化服務,推動殘疾人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讓更多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長效幫扶,增添生活底氣
就業幫扶,久久為功。為鼓勵企業積極吸納殘疾人群體就業,兵團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通過發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提高企業招聘殘疾人的積極性。
據統計,近3年,兵團各級殘聯協同人社部門組織線上線下殘疾人專場招聘會160余場,各級殘疾人工作者走訪企業976家,拓展殘疾人專屬工作崗位554個。
同時,對殘疾人自主創業給予大力支持。兵團殘聯與農行兵團分行聯合推出“殘聯線上推薦、銀行上門辦貸、殘疾人家庭受益”服務模式,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殘疾人家庭成員和助殘致富帶頭人等群體,經相關程序認證后,為其匹配相應的信貸產品,實現貸款辦理“不出連隊”,2024年以來,已累計為100余戶殘疾人家庭提供金融助殘服務,發放貸款總額超3000萬元。
“去年,我申請20余萬元貸款搞起了牛羊養殖,現在家里養了40多頭牛和50多只羊,今年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五師八十一團七連職工苗金行說出這樣一番話時,臉上滿是對生活的憧憬。
兵團各級殘聯還錨定幫助殘疾群眾掌握1至2項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的目標,精準定位、精心遴選、科學制定培訓方案,近年來,先后開設手工技能、中餐烹飪、糕點制作、無人機駕駛、養老護理、網絡直播帶貨等培訓課程,今年上半年累計為1554名殘疾群眾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7.13%;新增城鄉殘疾人就業42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6.55%。
以精準幫扶托底就業,讓殘疾群體的生活更有底氣。常青表示,將持續完善就業幫扶機制,不斷創新幫扶舉措,讓更多殘疾群體在兵團這片熱土實現就業創業,為兵團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溫暖而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