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檢測機器人在車間里進行精準掃描作業,“兵團造”滴灌帶設備走向國際市場……這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正是當下兵團工業經濟新動能強勁迸發的鮮活注腳。
工業經濟的“煙火氣”在企業,企業的活力看生產線。連日來,本報全媒體記者奔赴各師市和園區,走進工廠車間,感受一家家企業奮發向上、向新而行的韌勁,觸摸兵團工業轉型升級的強勁脈動。
生產線“火力全開”
8月21日,走進位于八師石河子市通航裝備制造產業園的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組裝車間,10余名技術人員正專注地組裝鴻雁大型無人機。他們的指尖在精密部件間游走,汗水沿著額角不時滑落,卻絲毫沒有影響操作的精準度。
“現在,訂單越來越多,我們正在搭建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后將年產大型無人機近70架。”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濤介紹,目前公司生產的鴻雁大型無人機已在農林植保、物流運輸、應急搶險等領域初露鋒芒,累計安全執飛4600余架次,是國內應用場景最廣、安全運行時間最長的大型無人機。
訂單不斷,源自自主創新的技術突圍。今年,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以提升大型無人機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梳理出10余個技術攻關科研項目,涵蓋無人機飛行性能優化、智能操控系統升級、新型材料應用等關鍵領域。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今年,兵團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動能,加大航空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電子設備制造等產業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力度,持續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鏈主”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新興產業延伸鏈條、壯大規模、形成集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兵團工業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行穩致遠,更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
近日,位于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瑞辰偉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廠區內一片繁忙景象,5輛貨車經過裝車、檢查后,滿載產品駛往哈薩克斯坦,這是二師鐵門關市自主研發制造的智能內鑲貼片式滴灌帶設備首次大規模出口中亞市場。
“我們提供從設備安裝、操作培訓到售后維保的‘一站式’服務,還特意開發了多語言操作界面,組建本地化技術支持團隊,確保設備能出口、用得好。”該公司總經理柯菲菲告訴記者。
記者從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兵團綠色化工、紡織、裝備制造等行業領域實現快速增長,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持續凸顯。此外,兵團規上工業企業數量也取得新突破,截至6月末,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420家,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工業項目加速推進
8月21日,在位于新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中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煤制活性炭及炭化尾氣聯產液化天然氣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建設者們-全力抓工期、趕進度。
該項目一期總投資約9億元,新建年產6.6萬噸活性炭及炭化尾氣聯產10萬噸液化天然氣裝置及配套設施。
今年,兵團立足資源優勢,狠抓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和重要生產要素協調保供,持續提振工業企業發展信心,推動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提質增效。1至6月,兵團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4.9%,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6%。
搶抓三季度施工黃金期,連日來,位于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臻薏紡織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錦綸長絲生產線配套機包紗、加彈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塔吊轉動不停,工人往來穿梭,標準化廠房整齊排列,項目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
“這是新疆首個規模化錦綸長絲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5.8億元,預計9月中旬設備進廠安裝,12月底完成調試。”新疆臻薏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全志介紹,項目建成后,將降低園區紡織業企業原料采購成本,穩定錦綸產業供應鏈,為一師阿拉爾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出。兵團工信系統把“戰高溫、趕訂單、促生產、保安全”作為工作重點,嚴格落實重點項目調度機制,指導各企業和在建項目調整生產要素、落實防暑降溫措施,全力保障一線工人身心健康,確保高溫季節企業生產與項目建設平穩有序,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據統計,兵團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改項目共有469個,今年計劃投資752.61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315.94億元,項目開復工率達81.3%。
智能工廠提質增效
8月22日,記者走進六師五家渠市新疆新業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電氣車間配電室,一臺巡檢機器人正沿著軌道對10千伏開關柜進行認真巡檢。
“這款搭載5G傳輸模塊的機器人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哨兵’,能實時采集開關柜溫度、運行電流、電壓等關鍵數據,一旦捕捉到異常便會立即預警,為安全生產筑牢防線。”該公司電氣車間技術員宋元功指著機器人自豪地說。
這樣的工業智能場景,如今在兵團日益增多。前不久,兵團2025年度5G智能工廠名單正式公布,新疆新業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睿格紡織有限公司、新疆冠農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越隆達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上榜。
新疆越隆達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級令人矚目,其5G技術已滲透固廢處理全鏈條:物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如同“神經中樞”,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工業廢料的運輸、分選與投料數據,以毫秒級速度回傳控制中心;智能機械臂聽從云端指令,精準配比原料;無人車在精準調度下往來穿梭,自動轉運成品建材……如今,該公司年綜合利用的510萬噸工業固廢中,90%以上依靠智能化系統實現了“吃干榨凈”。
建設智能工廠,兵團不搞“一刀切”,而是按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分層推進實施。《兵團5G智能工廠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 年)》提出,每年認定20家左右的兵團5G智能工廠,力爭三年內累計培育60家左右的標桿企業,通過梯度培育機制,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系統解決方案和標準應用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轉型模式。
“智改數轉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5G智能工廠建設的同時,今年將組織100家基礎較好的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同時推進20個總投資257.59億元的新型技改項目,通過開展制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工作,培育行業技改示范標桿,讓智改數轉成為企業發展新的增長極,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