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六師五家渠智慧醫康養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對養老機構進行遠程監管。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若冰 攝
“我們這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也能享受‘一鍵直達’的服務了!”近日,家住六師五家渠市嘉和園小區70多歲的獨居老人陳明(化名)說起師市去年開展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工作,贊不絕口。他撥通熱線電話,不到半小時,便有工作人員上門提供服務。
近年來,兵團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養老服務作為民生重點領域,也搭上了數字化快車。在六師五家渠市,一個以“智慧大腦”為核心、以物聯設備為觸角、以五級聯動為支撐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日漸成熟,成為這座城市智慧治理的亮眼名片。
“父母年紀大了,片刻不能離人,可我們工作忙,常常分身乏術。”家住五家渠市一中小區的孫芳告訴記者,自從為父母佩戴上師市統一配發的智能手環,她終于能稍稍放下心來。“心率、步數、位置,手機上一目了然。‘防走失’功能更是解了我們最大的心結。”孫芳說。
一枚小小的手環,背后連通的是一張覆蓋全市的智慧養老網絡。六師五家渠市以“一個平臺、一個中心、N個服務站點”為架構,整合政府、企業、社區、家庭多方資源,打造“五級鏈條”緊密銜接的養老服務體系,真正實現“老人有所呼、服務有所應”。
走進五家渠智慧醫康養服務中心二樓的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各項數據實時跳動、更新。養老服務對象管理、機構運營、居家服務、高齡津貼申領、智能助餐等八大核心板塊匯聚成養老“一張圖”。
“這個平臺就像一個‘智慧大腦’。”六師五家渠市民政局綜合科科長鄧文婷向記者介紹,2021年上線的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匯集了老年人基本信息、養老機構數據、服務記錄等海量信息,實現對養老資源的系統管理、遠程監管與智能調度。“平臺不僅服務于民政監管,還具備與衛健、醫保等多部門數據互聯互通的功能,養老服務‘一網統管’正在變為現實。”鄧文婷說。
“以前領高齡補貼要跑服務窗口,現在躺在沙發上用手機就能辦!”家住五家渠市貝鳥逸軒小區的王建國(化名)老人對平臺贊不絕口。更讓他暖心的是,平臺工作人員還會主動來電提醒辦理進度。“再也不用擔心錯過補貼、手續耽擱了。”王建國說。
在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高齡津貼管理板塊,記者看到,從線上申請、審批到資金發放,全程數字化留痕、可追溯。目前,該平臺已覆蓋轄區內1.4萬名高齡老人,實現津貼發放信息化、精準化管理。“我們每周都會生成數據報表,將津貼發放情況、老年人底數、機構抽檢結果等報送民政部門。依托先進科技,讓數據說話,有效助力政策精準落地。”五家渠智慧醫康養服務中心總經理常忠典說。
安全是養老服務的底線。通過物聯網技術,平臺已將六師16家養老機構的60余個公共區域監控接入系統,每日分兩個時段進行遠程巡檢。是否有安全隱患?是否存在照護缺位?活動是否按規范開展?一旦發現異常,系統自動預警,監管人員可第一時間介入處理,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跨越。
從“人跑腿”到“數據跑路”,從“定時服務”到“全天響應”,從“平行管理”到“精準施策”,六師五家渠市的智慧養老實踐,不僅是一場技術革新,更是一種理念重塑。它打破了傳統養老的時空限制,緩解了子女的照護焦慮,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能,讓老年人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與尊嚴。
“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人民生活更幸福。”六師五家渠市民政局局長蔡玲玲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智能設備覆蓋范圍,優化平臺功能,推廣‘智慧助老’培訓,讓更多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