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十師北屯市一個口袋公園內,市民帶孩子蕩秋千。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正虎 攝
8月22日清晨7時,天光微亮,家住北屯市綠苑小區的退休教師張芳霞拎著布袋,熟門熟路地走向林茵街的利民早市。
步入早市,吆喝聲此起彼伏,透著溫馨的煙火氣息。“閨女,今天的西紅柿真好,來兩斤。”“老劉,豆腐給我留一塊。”新鮮水靈的瓜果和蔬菜,鄰里間的寒暄,構成了這座城市清晨最生動的畫面。
記者看到,利民早市煙火氣濃厚,秩序井然有序,攤位整齊劃一,地面干凈整潔。管理人員來回巡查,確保市場“活力不失規范”。這熱鬧的城市一角,既便民惠民,又彰顯了城市管理的精細與溫度,是十師北屯市以點滴細節書寫文明城市答卷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十師北屯市從居民生活的需求入手,以“小切口”撬動文明城市建設“大格局”。北屯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第一大隊副大隊長趙淼蕊說:“我們對早市實行‘劃行歸市、定時定點、規范經營’的管理模式,既保留便民利民的煙火氣息,又嚴格規范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確保食品安全。”
穿過熱鬧的林茵街,步行幾個街區,一個精致的口袋公園躍入眼簾。綠草如茵,步道蜿蜒,老人健身,兒童嬉戲,勾勒出一幅溫馨和諧的社區畫卷。
“出門幾分鐘就有公園,帶孫子有地方玩,我們也能歇腳聊天,心情舒暢。”北屯市民張光友對家門口的變化贊不絕口。
近年,北屯市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打造了一批功能復合、景觀優美的口袋公園。這些小而精的綠地,不僅提升了社區環境品質,還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社交的“公共客廳”,“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中午13點30分,振北助老服務中心旗下的助老食堂飄出陣陣飯香。老人們陸續到來,工作人員熱情服務,為他們端上熱氣騰騰、營養均衡的午餐。“飯菜軟爛可口,價格實惠,還有老伙伴們一起聊天,胃口都好了很多。”今年72歲的卜憲仰是這里的常客,他說,助老食堂不僅解決了一日三餐,更帶來歸屬感和精神慰藉。
該食堂項目是北屯市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的暖心舉措,通過政府引導、專業機構運營,為高齡、空巢、失能等老年群體提供安全、便捷、實惠的助餐服務。一頓熱飯,不僅溫暖了老人的胃,也傳遞出尊老敬老的城市文明風尚。
從規范有序的早市,到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再到溫馨貼心的助老食堂,這些“小確幸”匯聚成城市的大情懷,繪就了十師北屯市文明建設的鮮活圖景。
十師北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桂華說:“我們將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持續推動城市治理向精細化、智能化邁進,緊扣百姓需求,下足‘繡花’功夫,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